2005年4月,賀敬之(中)在漢與老友網站優化莎萊(右)、黃鐵相聚(資料照片)
  本報澎湖民宿訊(見習記者鄭汝可)昨日,著名詩人、劇作家賀敬之向湖北省委宣傳部發來輓信,悼念好友莎萊。
  賀敬之在信中稱, 莎萊是延安“魯藝”精神的景觀設計優秀傳人,她的革命精神和藝術創作成果,將永遠活在廣大文藝工作者和人民群眾心中。
  昨晚,記者致電莎萊長子程雪林,向他轉述了輓信內容。聽罷,老人沉默良久,聲音略帶哽咽地說:“非常感謝賀老,感動於老一輩延安戰借錢士的友誼,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,希望他們都能夠健康長壽。”
  程雪林提到,昨日早些時候,市文聯方面告知賀敬之發來輓信,並稱賀敬之一直惋惜:“自己知道得太晚了。”程雪林說,母親與賀敬之是多年好友。母親去世後,考慮到賀老的身體狀況,家人沒有告訴汽車借款賀老這一消息。“晚些時候,我會打電話給賀伯伯,向他表示感謝。“
  1940年,賀敬之與莎萊相識於延安,共同就讀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。1942年5月,在魯藝籃球場,他們共同聆聽了毛澤東的講話。
  1945年,賀敬之主筆創作歌劇《白毛女》,解放戰爭時期莎萊飾演其中喜兒一角。
  賀敬之對莎萊逝世的輓信
  湖北省委宣傳埠
  驚聞莎萊同志不幸逝世,不勝痛惜!
  莎萊同志是傑出的革命文藝老戰屍是延安“魯藝”精神的優秀傳人。她矢志不移的革命精神和奮鬥終生的藝術創作成果,將永遠活在廣大文藝工作者和人民群眾心中。
  謹此向莎萊同志致以深摯悼念,並向莎萊同志家屬致以親切慰問。
  專此
  敬禮
  賀敬之2014年2月21日
  莎萊親切稱賀敬之“小老弟”
  本報訊(記者黃徵 通訊員王浩)2005年4月,賀敬之來漢參加由華中師範大學、湖北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主辦的“賀敬之作品國際研討會”。會前,他專程看望了莎萊、黃鐵等當年在延安“魯藝”的老同學。
  武漢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炳紹是當時的接待人員,他昨日回憶,那次幾位老人相見非唱心,他們相談甚歡,莎萊還親切地稱賀敬之為“小老弟”。
  會議於2005年4月7日召開,4月5日賀敬之見到了莎萊、黃鐵等人。同學相見,甚是親熱,賀敬之連說“有很多感慨”。
  聊起60年前賀敬之創作《白毛女》的情形時,莎萊對在場的人說:“他年紀小,是小老弟,才華比我們都高,但很虛心。《白毛女》初創期間曾廣泛征求意見,大家都不客氣,但關係很和諧。”
  賀敬之則說:“以前寫是以前的事,現在不寫了。現在腿腳不方便,很少出門。”
  賀敬之
  賀敬之,著名詩人和劇作家。1924年生於山東棗莊,1940年到延安,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藝文學系。他作詞的《南泥灣》、《翻身道情》等歌曲,70多年來傳唱不衰。他主要執筆的中國第一部新歌劇《白毛女》,已成為大家公認的我國現當代歌劇創作的經典作品。
  新中國成立後,他的政治抒情詩《回延安》、《放聲歌唱》、《雷鋒之歌》、《中國的十月》等,有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,格調高昂而奔放。賀敬之被稱為“時代的歌手”、“人民的詩人”,歷任文化部副部長,中宣部副部長,文化部代部長,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副主席,中共第十二、十三屆中央委員,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務。
  莎萊家人回憶:
  延安精神鑄成
  兩人終身友誼
  莎萊長子程雪林昨日告訴記者,母親和賀敬之是多年好友,早在延安時期就相互認識。“小時候,賀伯伯還來家裡抱過我。”程雪林回憶,賀敬之身體不太好,2011年,賀敬之夫人柯岩去世,母親特地致電問候,叫他保重身體。在程雪林印象中,母親幾乎每次去北京,都要與賀敬之聯繫。“母親常說,賀伯伯是非常有才氣的人”。
  陪伴莎萊最後10年的生活秘書胡春娥,提到莎萊與賀敬之在北京的兩次會面。一次是2005年,兩位老人在冼星海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議上遇見,“一見面兩人就緊緊握住雙手”。胡春娥回憶,當時莎萊與賀敬之聊起了《黃河大合唱》、《白毛女》等一批經典作品,說起現在的文藝創作,應當重溫延安精神,文藝要為大眾服務。
  兩人的最後一次見面,是2012年在北京的延安文藝座談會70周年會議上。胡春娥說,當時兩位老人都已年邁,彼此感嘆相聚一次很難。
  “在家裡,有時也能聽到莎老與賀老通話。”胡春娥稱,兩人喜歡聊歌曲創作,聊延安故事,常常一說就是幾十分鐘。
  胡春娥提到,平日里,賀敬之與莎萊多是通過家裡的座機聯繫。莎萊住院後,賀老也身體欠佳,兩人近兩年便沒有太多聯繫。
  (見習記者鄭汝可)  (原標題:賀敬之昨發輓信悼念莎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r76srsz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